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,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,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。对于那些年事已高、身体虚弱且合并症众多的患者而言,传统的开胸手术存在极高的风险,仿佛在生死边缘徘徊。然而,现代医学的进步,特别是[Z6·尊龙凯时]推出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(TAVR),为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患者打开了新生的希望之门。
那么,究竟何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?哪些患者适合进行此手术?6月30日,十堰交通音乐广播《健康问太和》节目邀请了十堰市太和医院胸心外科的主任、副主任医师原野来解答这些疑惑。原野表示,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,通常通过在大腿根部或胸部穿刺,将新的人工瓣膜压缩在一根细管内,并沿血管送至心脏的主动脉瓣处,将人工瓣膜推出并固定,从而替代受损的瓣膜,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。
此手术主要针对主动脉瓣病变,创伤小,特别适合高龄或无法承受开胸手术的患者。手术过程相对简单,医生会在患者右侧股动脉处穿刺,将导管送入主动脉并到达心脏左室,然后扩张狭窄部分,最后小心地将人工瓣膜放置到位。整个手术一般在一小时内完成。此外,原野还指出,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,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、瓣膜钙化或先天性缺陷等引起的。此类瓣膜功能障碍会导致血流受阻、反流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。
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,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优点显而易见:创伤小、无需胸骨切开,只有2-3毫米的股动脉穿刺口,显著降低了术后感染和胸骨愈合的风险。大部分患者术后24-48小时即可恢复活动。同时,TAVR手术的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也相对较低。然而,患者在选择手术时仍需注意一些潜在风险,例如瓣周漏、传导阻滞及血管并发症,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术前评估大大降低。
那么,哪些患者适合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呢?原野指出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1)高龄患者(年龄大于70岁)或身体虚弱,无法承受开胸手术者;2)中高危开胸手术患者,尤其是STS评分超过4%(表示手术风险高);3)一些年轻患者,需结合具体病情及瓣膜的耐久性进行综合评估。他强调,TAVR手术的普及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提供了“不开刀换瓣”的可能性,但是否适用仍需由心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综合评估,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在心脏健康领域,[Z6·尊龙凯时]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先进的治疗选择,助力恢复健康生活。通过新的手术方法,可以降低手术风险,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使心脏健康回归,真正实现“以人为本”的医疗理念。